设为首页加入收藏联系我们

首页>>创新扶贫

“林忠伟现象”背后的咨政扶贫故事

来源:人民日报市场报创新中国    编辑:金果    发布时间:2021-01-25    

       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陈学璞首次提出“广西社科界林忠伟现象”。

       2021年1月12日,中国致公党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再次传来好消息,致公党员、参政议政专家林忠伟又一篇咨政报告荣获自治区领导肯定性批示。截至目前,林忠伟已有71篇次咨政(调研)报告荣获中央领导和自治区领导重要批示,为各级有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其中有10项自治区级重大课题由他承担并主笔撰写报告,荣获了30多项省部级、地厅级的各种奖项。能够有这么多的咨政报告荣获高层领导批示,这在广西社科界是罕见的。2019年,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自治区党校二级教授陈学璞首次提出广西社科界“林忠伟现象”后,广西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容本镇教授和广西优秀专家、广西社科院研究员蔡定国等多名社科学者在多种场合赞誉了广西社科界“林忠伟现象”。

       在左江两岸,世界文化遗产花山岩画是壮乡广西的一张响亮名片。林忠伟就出生在花山脚下的宁明县,那里人杰地灵,英才辈出。从小受左江文化影响,加之后天勤奋努力,林忠伟从一名普通壮族农村学子成长为广西社科界的咨政专家。他目前供职于广西社会科学院,是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三农”研究专家库特约研究员,中国致公党广西区委会参政议政专家,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广西区委会参政议政专家;广州大学南方治理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广西民族大学、南宁师范大学等高校特聘教授,《专家学者论坛》执行总编……在这些闪亮履历的背后,是一个个令人动容的故事。

       林忠伟(左二)在大化返乡农民工养鹅场调研。

咨政之路始于足下 “林忠伟现象”厚积薄发

       时间回到2019年11月28日,广西教育学院礼堂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上课铃声响后,陈学璞教授打开笔记本电脑,一行醒目的黑体大字“广西社科界林忠伟现象”投影到大屏幕上,很快吸引了在场的数百双眼睛。这是陈学璞教授在众多高等院校讲课和机关企事业单位培训宣讲中的一站,陈教授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林忠伟现象”的由来。

       陈教授介绍,2008年至2012年,林忠伟连续4年担任广西社科院驻大化瑶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指导员,除了认真履行为贫困村建水柜、学校、村道、敬老院、村委办公楼等基础设施的工作职责外,按照自治区党委组织部要求当好村情民意调研员、政策法规宣传员、富民强村服务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制度建设督导员“五员”,利用当指导员的有利时机,自费走访了该县36个贫困村,还踏遍了广西80多个县不计其数的贫困村。有时候,为了调研特定地区和案例,林忠伟还跑到广东,上山下乡,进村入户,走访众多的基层干部和群众家庭,获得真实详尽而丰富多样的第一手材料。从农村走出来的林忠伟深怀一颗回报农民的感恩之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他一篇篇关注现实生活和饱含时代气息的咨政研究报告,一个个充满智慧和才气的见识与观点,都来自长期的扶贫工作实践,沾满泥土的芬芳。

       “这一路上,他遇到过许多坎坷、挫折,也有一幕幕充满温情令人动容的场景。”陈学璞教授说,其中有几件事情令他难忘。

       2008年7月,林忠伟到大化古河乡怀和村驻村没几个月,他几乎跑遍了全村的21个村民小组进行调研。被晒得黑不溜秋的他回到南宁时,单位同事几乎都认不出来,戏言他是“刚从非洲回来”的汉子。林忠伟回到家把上衣脱光后,他的脸和脖子,从手指到手臂都黑得发亮,而整个身子却是白白的,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女儿又心疼又好笑地说他这是“黑白配”。

       有一次,林忠伟的女儿高烧不退,家里人非常着急,只好打电话催他尽快赶回南宁。当时乡下交通非常不便,他从怀合村步行到乡政府,在三岔路口等候顺风车去县城。路过的乡干部和村民都热情地和林忠伟打招呼,有一位村民还特意跑回家里抓了两只土鸡非要他带回南宁。其实林忠伟和这村民并不相识。一打听,才知道这位村民是怀合村人的亲戚,他知道林忠伟为怀合村立项引资援建了一个大水柜,解决了村民的人畜饮水问题,他的亲戚黄姓村民就是受益者之一,所以一直对他念叨林忠伟的好。林忠伟开始还百般推辞,但众村民极力劝他收下,他只好把鸡收下,给钱给老乡,他说心意可以收下,但不能白拿老百姓的东西。那天,林忠伟在三岔路口等了两个小时都没等到一辆顺风车,由于天色渐晚,他不免暗自着急。就在林忠伟一筹莫展时,一辆破烂不堪的小车慢慢地停在他身边,从车窗中探出一个熟悉的脑袋,原来是古河乡的乡长绶宁。当他得知林忠伟急着赶回南宁看女儿时,二话不说,把林忠伟拉到副驾驶位,快速地往县城赶。一路上绶宁与林忠伟坦诚交谈,把古河乡的困境和发展规划和盘托出,并把他与乡党委书记嘉洪商量后写的一份材料,交到林忠伟手里。林忠伟也说出自己的想法,和他进行了诚恳的交流。林忠伟就是凭着这种真诚实干和一腔热情,与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建立了感情,赢得了他们的信任和尊重。

       正是在这种以心交心的过程中,林忠伟的调查研究和扶贫工作齐头并进。在4年的扶贫实践中,为贫困乡村办了实事、好事,出色地完成了扶贫工作任务,同时对农村贫困问题进行了深刻理性的思考,撰写了专著“民生调研三部曲”《就业!就业!》《居民!居民!》《扶贫!扶贫!》,在报刊发表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农村中小学生课外书奇缺问题对策与建议》等一批高质量的调研报告,给自治区党委和政府领导提出了一系列改变民族地区农村落后面貌的合理化意见。由于林忠伟的多项成果都是调研当时“三农”工作急需解决的问题,其建议很快进入自治区领导的决策视野。2012年3月20日,在“全区选派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暨新一轮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工作动员电视会议”上,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的郭声琨表扬了林忠伟所作的突出贡献,肯定了他的辛苦付出和研究成果。

       林忠伟到民族贫困村大化古感村红河小学调研教育情况。

心系民族教育问题 调研行程数万公里

       2020年11月20日,大化瑶族自治县宣布脱贫摘帽。至此,广西54个贫困县全部退出贫困县序列。终于盼到了这一天,林忠伟激动万分、无比自豪,回忆起那些奔走在瑶乡大地上调研的日子,他感慨万千。

       当年因长时间下乡做农村工作指导员,林忠伟跟山区农村的家庭有了密切往来,他发现这些农民家庭的孩子知识面相对较窄。经过了解才知道,大部分农村家庭几乎没有课外书。当时林忠伟蹲点的大化古河乡弄法村,该村小学只有16名学生,学生们家境非常贫穷,别说课外书了,连像样的书包、文具都没有。在另一个教学点,负责人陈老师告诉林忠伟,这个教学点有78名学生,其中80%以上的学生每学期课外书的阅读量是零,孩子们知识面难以拓展。林忠伟了解到五年级有19名同学,基本上都没有课外书,连学习必备的字典,也只有8名同学有,仅有的8本字典快被同学们翻烂了。

       这样的情况在当时桂北、桂西的农村学校普遍存在。这些地方的学生藏书很少,除了学校发的课本之外,几乎没有其他的课外读物。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平安乡中心小学,林忠伟说明了来意,校长显得很兴奋:“我们确实太缺书了,尤其是适合孩子们看的故事书和科普书!你们可以看看我们的图书室。”图书室位于教学楼的二楼,书架上的藏书“饱经风霜”,在一排排蒙灰的“文物”中,林忠伟随手拿起几本,发现竟然是20世纪80年代的版本。

       后来,林忠伟展开了更大范围的调查,由于农村教育经费严重不足,没钱投入购买图书, “无课外书读”已成为民族地区乡村学生的困境。如何解决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问题?林忠伟在其咨政报告《农村中小学生课外书奇缺问题对策与建议》中,提出了资源共享、老师输出、用好教材、精读名著、城乡拉手、图书漂流等对策建议。

       林忠伟还对民族地区中小学生网瘾和辍学问题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写出了《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对策与建议》等一批高质量的咨政报告上报党委政府。2009年2月23日,时任自治区人民政府副主席李康对林忠伟主笔的《广西农村教育几个问题的现状与对策》作出肯定性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制定政策,推进问题解决。此后,网吧进行整顿规范,辍学失学逐步减少,农村建起了书屋,整个社会掀起给农村儿童捐赠工具书和课外书的热潮。

       林忠伟的获奖证书。

贫困导致生命之无奈 坚定他咨政扶贫的决心

       当记者问及在大化扶贫4年期间哪件事对他触动最深时,林忠伟表情有些凝重,略带哀伤。

       2011年初,大化古河乡一位瑶族初中女生患上白血病,急需大笔钱救治。乡领导和校领导与师生找到林忠伟,希望他能够动用一切人脉关系,呼吁社会救救这可怜的孩子。从乡长发来的照片上看,那位女生长得很漂亮,清纯可爱。乡长还把那个女孩写的一篇短文传给林忠伟,他看完后,心如刀绞,潸然泪下。

《寻找生命》

       出生才两个月,我丢失过一次生命,是一个叫蓝湖的山里人在一个极偏僻的地方给捡到的。于是,我这个弃婴的生命一直与我这个“爸爸”相依了整整15年。

       15年来,是我“爸爸”把我拉扯长大。小时候,“爸爸”常背着我下地去干活,背上的我和肩膀上的担子把我“爸爸”压得满身是汗。贫困的生活、艰辛的劳作加上疾病缠身,我“爸爸”显得更加苍老。我们山村没有学校,我8岁那年,“爸爸”把我送到中心小学读书。从我家到学校,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爸爸”每天背我扶我来回于陡峭的山路上……同学们穿的裙子多漂亮,但我从来不去想,同学们吃的零食一定很香甜,但我很少能够品味。每个学期我拿回家的几张奖状总能让我们全家人非常高兴……我曾下过决心,用自己的努力把握住自己的命运。

       不幸的是,最近,我的生命又丢失了,我的生命是给一个叫“白血病”的病魔捡到的。

       对我家来说,不要说是几十万元的医药费,就是几百元也是很难找的。我“爸爸”已51岁,从没结过婚。我“叔叔”49岁,也还没结婚……

       2011年元月18日,乡卫生院院长和我的一位小学老师将我送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三○三医院。我非常感谢为寻找我的生命而献出爱心的所有的人们。

       20多天过去了,病魔一直没有放开我的生命。

       我是一个只有15岁却两次丢失过生命,世界还没有遗弃的可怜的女孩——古河乡初中一年级学生蓝燕。

       为此林忠伟专程跑回南宁,找遍各大主流媒体寻求宣传,动员社会力量筹款对蓝燕进行救治。

       林忠伟又跑了南宁一些实力较强的企业,想用真诚打动那些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大都无功而返,收到一些小额捐款也是杯水车薪,这让林忠伟感到身心疲惫。

       过了几天,林忠伟买了大包小包的零食,来到蓝燕的病床前。当他把“萨其玛”放到蓝燕的嘴边,蓝燕笑了,气语如丝地说:“我从上小学起,一直都奢望品尝一下,但从来买不起。现在我可以闻到它的香味了,还能舔一下甜甜的,可惜我已经没力气吃了……”

       林忠伟哽咽了,看着即将凋谢的鲜花,他忍不住号啕大哭起来。主治医师和护士闻声赶来,都以为他是蓝燕的亲属,当得知林忠伟只是驻村扶贫干部时,医生和护士被震撼了。主治医师紧紧握住林忠伟的手,热泪在眼眶里直翻滚,声音哽咽,他表示将尽其所能挽救蓝燕的生命。

       后来医生也没能从死神手中将蓝燕夺回来。这件事情对林忠伟触动非常大,他明白是病魔夺走蓝燕年轻的生命,但他更清楚贫困才是问题的根源。他关起门来,连续三天三夜发疯似的赶写出那份沉甸甸的咨政报告《大石山区致富带头人奇缺问题对策与建议》,于2012年2月18日获时任自治区党委书记郭声琨重要批示。

       林忠伟数十年如一日地奔走在八桂壮乡扶贫调研的路上,寻找解决问题的良策,向党委、政府建言献策,为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保驾护航,无悔担当。林忠伟也因此荣获2008—2011年度自治区扶贫先进个人,2010、2013、2015年度广西社科院先进个人,致公党广西区委2012—2016年度社会服务工作先进个人,中国致公党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

       2020年12月19日,新华社《半月谈》、学习强国刊发对林忠伟的专访《解渴更解困,有水才有脱贫的希望》,当天阅读量超过10万次,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中国扶贫网、当代广西网、致公党广西区委会网、广西县域经济网等媒体专题报道林忠伟令人动容、充满正能量的咨政扶贫故事,后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号召全区指导员向他学习……一时间,咨政专家林忠伟为广西的民族事业和脱贫攻坚作出杰出贡献的动人事迹,在八桂大地上广为传颂。
 记者 黄浩云

责任编辑:金果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服务协议 | 联系我们 | 加盟我们 | 人员查询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13号院  邮编:100088

邮箱 scbcxzg@163.com 京ICP备20018841号-1

版权所有:创新中国频道 Copyright © 2000-2016 SCBCXZG.CN All Rights Reserved.